认知覆盖

来自钟楼百科

<<返回角色能力类别总览

能力简介

在《染》中,玩家可以随时向说书人确认自己的当前角色和阵营,且必定会获得正确信息。因为玩家需要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能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自己需要帮助哪一方阵营获胜。而“认知覆盖”的能力会让玩家误以为自己是与原本角色/阵营不同的角色/阵营,说书人会假装玩家是他以为的那个角色/阵营来进行行动,但玩家以为的角色其能力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玩家也无法从说书人处确认自己原本的角色/阵营。关于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中毒页面。

虽然认知覆盖类能力没有从能力上注明生效时间,但从认知覆盖能力的设计意图出发,便能明白这类能力即使是玩家醉酒中毒甚至是死亡的时候,也会仍然产生效果。否则,以为自己是占卜师酒鬼在中毒的时候说书人会告诉他他实际上是酒鬼,以为自己是僵怖疯子在死亡时说书人不将他唤醒,从而导致他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疯子,诸如此类都会使得认识覆盖无法达成其原本的目的。(虽然国外大多数玩家认为这一效果在死亡后会失去,但这也就意味着一名死亡的玩家可以随时向说书人确认自己的“非认知覆盖”的真实角色,从而使对局显得有些功利性,玩家可以通过被处决来得知自己的真实角色,并因此确定外来者的数量。)只有当具有认知覆盖类能力的角色离场时,认知覆盖的能力才会失效。

目前所有的认知覆盖能力都只影响角色的认知。然而由于基础规则“初始抽取到善良/邪恶角色的玩家其阵营会成为善良/邪恶阵营”,因此如果认知覆盖的角色与实际角色不是同一阵营的角色,会使得初始角色为认知覆盖角色的玩家同时受到角色和阵营的两种认知覆盖效果。也就是说,初始为疯子提线木偶的玩家需要同时误以为自己是其他角色和其他阵营,即使这两个角色的认知覆盖能力只包含了角色的认知覆盖。(如果不具有阵营认知覆盖,则初始为善良恶魔的玩家——因为玩家可以随时向说书人确认自己的当前角色和阵营——会立刻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疯子,否则不会有其他能力能允许恶魔在游戏开始时处于善良阵营。)

因此,如果这类角色在游戏中途被创造,因为游戏中途是可以出现善良的恶魔或邪恶的镇民的,这些角色的认知覆盖能力也就不会再覆盖阵营的认知了。

在认知覆盖中有一个特别的角色魔术师,他的认知覆盖是影响特定玩家对他人的认知(其他认知覆盖都是影响特定玩家对自身的认知)。这类认知覆盖实际上与互动干扰非常相似,区别在于认知覆盖仅会影响信息的获取,但不会对非信息类的互动产生干扰。

  • 认知覆盖能力对角色/阵营变化的影响

在进行不具有认知覆盖能力的角色或阵营变化时,会以常规方式通知发生变化的玩家。然而如果玩家变成了有认知覆盖能力的角色,或从有认知覆盖能力的角色变成了其他角色,或在具有认知覆盖能力的情况下发生阵营变化,则需要对比角色/阵营变化前后是否产生差异,并只通知有差异的部分。在进行比较时,在变化前/变化后这两种情况中,如果玩家处于了认知覆盖的状态,则将认知覆盖后的角色/阵营参与变化前后的对比,再将对比结果通知玩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变化与通知的范例:

初始疯子受到灵言师的效果转为邪恶阵营,不通知玩家。(变化前认知为邪恶,变化后实际为邪恶,对比后无变化)
初始疯子认为自己是方古,随后被方古攻击并变成邪恶的方古,不通知玩家。(变化前认知为邪恶方古,变化后实际为邪恶方古,对比后无变化)
初始提线木偶认为自己是占卜师,随后被麻脸巫婆变成占卜师,通知玩家变为邪恶。(变化前认知为善良占卜师,变化后实际为邪恶占卜师且不再有认知覆盖效果,对比后阵营发生变化)
初始提线木偶认为自己是占卜师,随后被麻脸巫婆变成酒鬼占卜师,通知玩家变为邪恶。(变化前认知为善良占卜师,变化后认知为占卜师且不再有阵营的认知覆盖效果,对比后阵营发生变化)
善良哲学家麻脸巫婆变成疯子,且以为自己是小恶魔,通知玩家变为小恶魔,但阵营不变。(变化前实际为哲学家,变化后认知为小恶魔。认知覆盖效果只覆盖角色不覆盖阵营,对比后角色发生变化)
  • 认知覆盖类角色的限制与嵌套

具有自我认知覆盖能力的角色始终无法作为玩家对于自身的角色认知。例如:酒鬼玩家即使是猜测出了自己可能是酒鬼,也无法从说书人处得知自己是否是酒鬼。同样,玩家也无法在角色变化后,得知自己变成了酒鬼。

不建议将具有自我认知覆盖能力的角色作为另一认知覆盖能力的结果,并产生嵌套。例如:实际上是提线木偶,认知自己是酒鬼随后又通过酒鬼认知自己是占卜师。这种嵌套虽然符合“欺骗”原则(即:因为玩家不能认知自己是酒鬼所以欺骗他是镇民),但不符合游戏规则,因为仅仅以为自己是某个角色是无法获得那个角色的能力的。

无法通过欺骗具有自我认知覆盖的玩家,让他的认知超出角色原本认知覆盖的范围。例如:不能欺骗酒鬼舞蛇人让他以为自己变成了恶魔,因为酒鬼需要始终以为自己的角色是镇民。

相关角色

  • 暗流涌动
  • 黯月初升